地理區域:澎湖縣,馬公市 馬公段2664、2664-3、2664-4、2664-5地號
開放時間:
附近景觀:金龜頭礮臺為離馬公市最近、地當馬公港道正衝,與西嶼小頭角、風櫃尾四角嶼共扼港門的砲台類古蹟。猶如小半島的金龜頭,西北以陡峭的岩壁為主,有天成之險;東側為平坦的沙灘,風景宜人。
您的瀏覽器版本過舊故不支援此播放器。
金龜頭位於馬公半島極西,與風櫃尾蛇頭山對峙,共扼港門,地勢險要,自鄭氏時期便設有砲臺。清康熙56年(西元1717年)在舊址上重建澎湖新城,到了同治3年(西元1864年),副將吳奇勳再建金龜頭砲臺,後因守備不佳,毀於清法戰爭。戰事結束後,劉銘傳奉命以巡撫名義籌辦臺澎善後的「購砲築臺」事宜,並命總兵吳宏洛於光緒13年(西元1887年)重建澎湖各砲臺,金龜頭砲臺便是當時所建的四大砲臺之一,配砲阿姆斯脫朗後膛砲7吋徑、10吋徑及12吋徑各一門。 砲臺採長方形配置,由內外護牆環圍,中開拱形臺門兩道,額題「天南鎖鑰」。砲臺內除砲位及藏兵洞外,四周建有圓拱形穹窿構造的大兵房、小彈藥庫、彈藥總庫,中央設官廳三間。砲臺外約275公尺處,另建大火藥庫一座。日治時期日軍沿用本砲臺,做為演習之用;國軍進駐後,在空間使用上也有很大的改變,但卻不減其防守港門的重要地位。